【原标题】曾经的劣五类水质变成了三类甚至二类,曾经的单一树种纯林变成了近自然混交的多树种生态林…… 绿水青山的陆川实践

  九洲江源头流域水清岸绿。


  杂交相思在“双灾”林地上与桉树同生共荣、相得益彰。

  本报记者 苏超光 文/图

  备受关注的九洲江,“十三五”期间水质如期达标,从劣五类迅速提升为三类。2020年至2021年春,流域遭遇50年一遇大旱,源头陆川县上游考核断面水质有两个月甚至达到可饮用的二类标准。2020年县城区天气优良率达99.7%,在玉林市排名第一。

  发源于陆川县的九洲江全长162公里,流入两广边界的鹤地水库后,成为雷州半岛及其腹地几百万人口的主要饮用水和灌溉用水。

  自从九洲江流域治理上升到国家层面后,陆川县委县政府大刀阔斧治理生态环境,创新优化树种结构,提升森林生态功能,渐渐步入呵护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崭新境界,无愧于“广西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源头“桉改”返“天然”

  针对大面积种植桉树纯林引发的一些问题,该县组织林业、环保等部门专家调研后决定:桉树人工林种植必须严格控制在国家划定的商品林区内,禁止在生态公益林区、水源涵养林区、饮用水库及九洲江流域集雨区等重要生态区域种植。提倡营造混交林,增加生物多样性。

  作为多条河流的发源地,陆川县着眼优化树种结构,提升生态功能,将“桉改”提升到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高度。县林业局积极向上申请项目资金,结合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督促各地对分布不合理的桉树纯林进行改造,引导桉树种植单位(业主)科学改种生态效益高、经济效益好的乡土阔叶珍贵树种,更好发挥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的作用。

  来到地处九洲江主源头的陆川县沙坡镇秦镜村,文龙径水库水清如镜,周边群山郁郁葱葱,“天然雨林”连绵不绝。登山进林,一路乱草绊脚,藤蔓拦人。陆川县林业局一名技术干部手持长棍,在前面“打草惊蛇”开路前行,让人顿生原始森林探险之感。“6年前,这一带全是桉树纯林。”他抬手朝群山画了一个大圈。

  原来,区外一家公司从村民手中连片租下山地种植速丰桉,5年一轮伐,频繁干扰地表植被,影响集雨区水质。为终止这一破坏生态的行为,县里拨出专款,合理补偿给公司,同时按公司之前跟农民签订的租金标准,由县林业局将山地连片转租过来。2015年,山上的桉树采伐后,立即改种适宜当地的几种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种树当年,只施了一次肥,除了一轮草,之后封育管护,并做好防火工作。六度春秋之后,这里树冠遮天蔽日,草灌藤蔓竞生,生物多样性已自然恢复。

  采伐后的桉树残桩会萌芽长苗,有人建议用除草剂与废机油混合涂抹。但为了不污染水源净土,他们断然拒绝。现在,多树种随机混交的同龄生态林中,间或可见零星桉树,与其他树种同生共长,相得益彰。

  为全面停止天然商品林的商业性采伐,停止采伐以生态功能为主的天然林及天然次生林,陆川县在重点生态区域规划了天然林1.59万亩,与林农签订停止采伐协议,给予生态管护补助,以生态补偿机制有效增加了生态森林面积。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陆川县完成树种结构调整及林相改造面积5.85万亩。在东山、西山两个水库区,主要改种火力楠、大叶栎、大叶相思等乡土阔叶树种混交林,在九洲江、南流江流域主要改种优质油茶和柑橘。此外,澳洲坚果、金花茶、橘红等经济树种也得到推广种植。一些地方还依托森林资源创办了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双灾”林地竞“相思”

  登上陆川与北流交界的高山之脊,极目东眺,山下一马平川不见边际。每年从广东登陆的台风,西行入桂后撞击的第一道隆起山脉,就在这里。在陆川丘陵地区,许多地处风口的林地,经常遭受台风侵害,特别是干细冠高的桉树,台风横扫之后一路腰断。

  祸不单行,这一带林区也是薇甘菊的重灾区。这种原生于美洲的多年生攀缘藤本植物,爬满树冠使之无法生长。极其细小的种籽则像蒲公英一样随风散播,广泛危害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如何挽救“双灾”林地?陆川县委县政府提出:创新思维,大胆突破,走别人不敢走的路。

  2017年夏季的强台风,又一次把陆川县林场的桉树一片片刮倒。县林业局、县林场班子有关领导四处寻访良策。在广西林科院,2006年从越南引进的杂交相思树引起了他们的关注。此树种生长速度堪比桉树,植物纤维却长得多,韧性更强、材质更硬。尽管他们也获悉,广西此前有多地试种,都在2008年那场罕见的冰冻灾害中受损。然而他们还是决定放手一搏,商请林科院为陆川培育一批苗木。

  2019年春,风灾后残桩上自然萌芽的桉树,稀稀疏疏已经长到五六米高。陆川县林场在空地上补种上三四十厘米的杂交相思苗。两年之后的今天,这些比身旁桉树年轻一岁半的杂交相思,竟然奋起直追,大都长到10米以上,木质坚韧的相思不惧台风,成了桉树的“挡风墙”。

  意外惊喜的是,杂交相思林下,薇甘菊居然无从立足、难以生存。他们分析:一是杂交相思树冠浓密,郁闭抑制了喜光的薇甘菊;二是杂交相思自然落叶形成厚厚的腐化层、待腐层,使得薇甘菊种籽不能落到土壤上。

  杂交相思在“双灾”林地上与桉树同生共荣,是陆川县在广西的成功首创。各地业内人士纷至沓来取经,其中不乏区直国有林场的“老大哥”。

  青山永葆碧水流

  陆川县林场拥有6万多亩山林,大都分布在各条江河的源头地,是当地森林中质量最好的。而优中更优的,当属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种下的火力楠、红锥、马尾松、杉木等乡土树种混交林,至今保留面积1.1万多亩。

  林场的干部职工说:这些跨世纪老林,是林场前辈们含辛茹苦种下的,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几代林业人都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树林,哪怕发不出工资,也不会动砍乡土树种混交林卖钱的念头。

  林区内保留着那个年代建设的多座水库,水质格外清澈,给人以“春来库水绿如蓝”之感。“水库水质达到一类标准,可以直接饮用。”一位垂钓者自豪地说。

  在三台山林站,一名员工指向路边的卫生间风趣地说:“这可是超五星级厕所,冲厕用水引自高山之腹,是可直饮的矿泉水。”

  如此美丽的青山绿水,自然是旅游康养的好去处。“陆川县三台山森林公园”的牌子简朴地挂出来了。一条用花岗岩石板铺出的700多米登山步道,在老林间蜿蜒而上。拾级前行,但见步道绕树穿林,宁屈自己,不伤一树。如遇树木恰在路中,步道便一分为二,夹树而过,再合二为一。据介绍,当初修路特别严格要求施工方,一棵树都不能砍,一株有价值的花草都不能伤,更不能修简易运输便道,所有建筑用料只能用马驮上山。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18年,陆川县林场改革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从此更加专注生态建设。如今,县林场已规划有生态公益林2.64万亩,逐年减少了桉树经营面积,增加了涵养水源能力更强的乡土树种面积。陆川县林业局主要负责人说,作为多条江河的发源地,林业工作必须生态优先,没有商量。

  目前,陆川县拥有自治区级以上生态公益林5.57万亩,其中九洲江流域范围内的东、西山生态公益林管护区总面积达2.93万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陆川县委县政府提出,要进一步统筹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问题,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维护,形成长效机制,确保青山永在,绿水长流,争取更加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编辑:唐志强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