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贵港4月6日消息(记者刘发丁 通讯员覃世翻)“罗柴村是个富有革命故事的红色村庄。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粤桂边纵八支新23团联络站旧址就在村里。现在,我们在入村之处打造再现联络站光荣历史的巨幅宣传墙,建好红色村,传承红色基因,引领乡村振兴,激励大家团结奋进,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多做新贡献,夺取新胜利。”谈起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建设,贵港市纪委监委派驻覃塘区樟木镇罗柴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刘权精神抖擞。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粤桂边纵八支新23团联络站在罗柴村(央广网发 刘发丁摄)

  刘权是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的法律硕士研究生,作为定向选调生于2020年3月受单位派遣到覃塘区樟木镇罗柴村任“第一书记”。如今,刘权对于罗柴村的人文典故,已经如数家珍,他介绍,覃塘区樟木镇罗柴村,既是贵港市纪委监委脱贫攻坚战定点帮扶的主战场,也是一个红色革命村庄。该村福兴寺原来一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八支队新23团功绩显赫的联络站。在风云实变的革命岁月里,革命志士从这里擎起的一支支火把,烧向了黑暗,烧红了桂中南。

  罗柴村新一代举起新时代夺取新胜利的红旗(央广网发 刘发丁摄)

  “我们现阶段主打的‘133’工作思路,就是打造1个罗柴红色村,引领罗柴村3个点3个产业,以罗文屯风貌提升项目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以外古柴屯为中心打造民族团结示范点,以村委、莲藕基地为基础打造贵港市廉政文化示范点;建成罗柴特色产业园;建成267亩莲藕基地;投资5.5亿元建设澳洲肉牛基地……” 处在乡村振兴建设的一线,刘权在罗柴村的主战场中思路清晰。

  贵港市纪委监委派驻覃塘区樟木镇罗柴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同志和村民夜谈乡村振兴工作(央广网发 刘发丁摄)

  “福兴寺是联络站,也是游击队据点。一个个联络员就是一颗颗革命种子,撒到哪里,哪里开枝散叶。这里举办的党训班、群训班,使大家练就了红心,练出了铁脚。从这里进出的联络员,到各地上通下达敌我的信息,战前的动员令,还要筹集军资粮饷,组建人民解放同志会,发动同志会员参军、参战。他们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用自己的热血染红了熠熠生辉的五星红旗,用自己的躯体托起了贵县崭新的县城,托起了桂中南绚丽的蓝天。”今年89岁的罗柴村老革命李锡全讲起那一段段革命故事,依然精神高亢,一切恍若历历在目。他对于今天的罗柴村更寄予厚望,他说大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继承好联络站革命志士的遗志,建设好新时代美丽新农村。

  罗柴村处处呈现出一派建设红色村庄、投身乡村振兴的热火朝天景象(央广网发 刘发丁摄)

  “23团联络站的革命精神是我们罗柴村拥有的最宝贵的‘遗产’。作为新时代的年轻罗柴人,我们坚决听从习总书记的号召,要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李杰敏是罗柴村年轻人的代表,她为罗柴村乡村振兴建设捐出了1000元,以实际行动为传承红色基因,乡村振兴建设做出贡献。

  如今,走在罗柴村,处处呈现出一派建设红色村庄、投身乡村振兴的热火朝天景象。截至发稿时,罗柴村共发动乡贤、企业老板、群众等捐资捐款约16.7万元,用于各村屯路基拓宽、桥梁修建、花圃建设、小公园建设、栽种树木、清理沟渠等。罗柴村共发动全村群众635人次投工投劳参与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清理沟渠1500米,清除主干道杂草1500米,水面塘面2000平方米,拆除危旧房2455平方米、建设微小公园2个等。目前,罗柴村特色产业园已经初成规模,罗柴村罗文屯已经流转了390亩土地和广西澳和牧业有限公司签约作为养牛基地,流转了267亩水田作为莲藕种植基地,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编辑:唐志强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