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宁10月19日消息(记者黄月芬 实习生阳周萱)“一元留一个,一元拿一个,万一是姻缘呢?”“一元脱单,帅哥美女等你拆”……近期,在广西南宁、桂林、玉林等地的街头、高校兴起一种新的“脱单”方式,参与者可以花钱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也可以花钱获取别人的联系方式,被形象地称为“脱单盲盒”。

广西南宁不少群众参与“脱单盲盒”(央广网发 吴良艺摄)

记者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得知,因参与成本较低和盲盒本身带来的刺激性,“脱单盲盒”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追捧。“脱单盲盒”在成为一种新的交友方式的同时,也引发不少市民的质疑:“脱单盲盒”真的能“脱单”吗?这种行为合法吗?这种行为会不会泄露个人信息,是否属于贩卖个人信息?

街头、高校现“脱单盲盒” 一元即可参与

10月14日,记者在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看到一个名叫“月老庙”的“脱单盲盒”摊位,摆着两个常见的纸箱,用马克笔写着“一元留一个,一元拿一个”“脱单盲盒”“男、女”等字样,旁边有收款二维码,不少学生扫码支付一元钱后,拿着摊主准备好的便签,写下自己的交友方式,或从一个异性盒子抽出一张纸条。

名为“月老庙”的“脱单盲盒”摊位(央广网发 吴良艺摄)

记者扫码支付一元后,在摊主的指引下,从“脱单盲盒”里抽出一张纸条,打开看到纸条上并没有参与者的姓名、年龄、择偶标准等信息,仅留有一个简单的微信号或QQ号。

“看到这个感觉很新奇,等他通过了可以先聊聊,网上聊天不会尴尬,不合适再删除好友就好了。”该校的陈同学抽取完一张纸条后说。她获取到纸条内的微信号后,随即进行了添加,等待对方通过好友验证,并没有考虑过自己的信息会不会泄露、会不会遇到网络诈骗等情况。

陈同学展示在“脱单盲盒”里抽到的纸条(央广网发 阳周萱摄)

“月老庙”的摊主介绍,自己是该校的一名大四学生,在抖音上了解到的“脱单盲盒”,觉得形式有趣,且制作“脱单盲盒”简单,随即自己动手制作了“脱单盲盒”,每晚在校园内摆摊。

摊主表示,“脱单盲盒”里的个人联系方式,一部分是校友或校外的其他年轻人刷到自己在QQ平台发的推介信息,私信留言要求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另一部分是本校学生来到现场了解后填写了留给有缘人。

记者走访发现,与“月老庙”形式一样的“脱单盲盒”,在广西 南宁、桂林、玉林等地的街头随处可见。在南宁市三街两巷经营“脱单盲盒”摊点的周先生坦言,自己最初是想为单身的年轻人提供交换联系方式的平台,顺带也能盈利。但现在线上“脱单盲盒”更为流行,线下“脱单盲盒”已经不如当初火热。

线上“脱单盲盒” 良莠不齐引担忧

根据周先生对于线上“脱单盲盒”的介绍,记者在抖音、微信等平台搜索发现,网上推介的线上“脱单盲盒”平台众多,且都以扫码进入微信小程序参与为主。其中,最热门的是一个名叫“学赚有道”的微信公众号推送的“遇见有趣的灵魂”脱单盲盒平台。

通过“学赚有道”推介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会发现,与线下“脱单盲盒”有所不同,线上参与者在抽取盲盒时,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抽取到的对象的年龄和所处地区。在抽取后,不仅能看到对方留下的联系方式,还有部分用户留下照片、交友宣言等信息,比线下的“脱单盲盒”内容更为丰富。

根据该公众号发布的信息称,“遇见有趣的灵魂”脱单盲盒平台日均活跃用户达10万人以上,拥有较多“高质量用户”。但记者在体验和采访过程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记者抽取了20个盲盒后发现,除了有参与脱单交友的用户外,代购、微商、“黄牛”等群体也夹杂其中,更有部分参与用户留下的信息并不能搜索到。在抽取盲盒的界面,该平台提示“纸条内容为网友发布,平台不保证真实性”,与此前发布的推广信息中标明参与用户多为“高质量用户”自相矛盾。

记者调查发现在线上“脱单盲盒”中存在不少代购、微商群体(央广网发 吴良艺摄)

“我留过个人信息,也抽过不少,有的上来就推销产品,更多的都是聊了一会,无话可说就没再联系过了。”南宁市民杨先生不禁思考“脱单盲盒”能否脱单?

带着“脱单盲盒”是否真的能脱单的疑问,记者走访多家“脱单盲盒”的摊主了解到,在用户抽取信息后,他们并不会继续跟进了解后续发展情况,并不清楚“脱单盲盒”是否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大多仅提供一个机会而已。

律师提醒:参与“脱单盲盒”用户需注意辨别

不知道拆出来的盲盒会使自己遇到什么样的人,盲盒带来的新鲜感、好奇感、期待感,使年轻人对它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对惊喜的憧憬,“脱单盲盒”也因此通过“线下+线上”的形式迅速走红。

“虽然这是一个交友的新方式,但盲盒管理者会不会把我的个人信息泄露?这行为合法吗,算不算贩卖个人信息?”也有不少群众对“脱单盲盒”发出质疑。记者调查发现,对于他人信息的真实性,经营方也无法进行有效的鉴别,如遇诈骗行为,一切后果只能由参与者自行承担。

对此,广西南国雄鹰律师事务所律师秦婧表示,根据“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原则,对于参与者来说,如参与者是自愿提交自己的个人信息,以一换一的形式获得他人信息,“脱单盲盒”本身是不存在侵犯他人隐私以及窃取信息的行为。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脱单盲盒”收集到的信息,目前无法保证经营者是否能够合法使用,如果经营者通过脱单盲盒的方式非法获取他人的信息或者将这些信息用于其他违法犯罪的行为,此时经营“脱单盲盒”就涉嫌违法,经营者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脱单盲盒都存在无法辨别参与者身份真实性和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秦婧建议,参与者应当有辨别能力,提高隐私意识,避免因信息泄露而受到诈骗。

因涉嫌违规分销,“学赚有道”微信公众号和“遇见有趣的灵魂”脱单盲盒已被屏蔽(央广网发 吴良艺摄)

10月18日,记者再次点击“学赚有道”微信公众号和“遇见有趣的灵魂”脱单盲盒发现,这两个平台均因涉嫌违规分销已被微信官方屏蔽。

下一步,有关部门如何对“脱单盲盒”经营行为和经营者进行有效监管,央广网广西频道将持续关注。

编辑:罗兰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