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出版

2017-09-19 15:54:00来源:
       央广网南宁9月18日消息(记者刘发丁 实习记者胡瑞阳)9月18日下午,《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以下简称《遗本》)出版座谈会在南宁举行。传抄于明万历44年(公元1616年)正月15日的《咘洛陀造麽叭科》被收录于其中,将麽经布洛陀手抄本的最早年代提早了200多年。
       来自区内外的20多位研究布洛陀文化的专家学者,总结了近年来布洛陀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情况,并通过本次《遗本》的收集出版情况的探讨,各自发表了如何弘扬和传承布洛陀文化的见解。
       此次出版的《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是广西田阳县业余研究人员历时八年收集整理翻译出来的第一部关于麽经布洛陀的古籍译著。全书收录的抄本共13本,分上、中、下三卷整理出版,全书共1210千字,其内容和特点大体分为开天辟地、创造万物,倡导伦理道德、推进社会文明,驱妖祛邪、消灾解难三个方面。

书影
       其中,书中收录的13个抄本年代跨度长,抄写年代最早的是明万历44年(公元1616年)的《咘洛陀》,最晚的是民国10年(公元1921年)的《目连经土语卷》。
       据了解,“麽经布洛陀” 在壮族农村地区广泛流传。它以方块古壮字抄写,由老一代麽公向下一代传授,是壮族传统观念文化体系的最集中体现。其中,“壮族麽经”是壮族民间宗教的经典,为壮族神职人员——麽公在做法仪式活动时使用的经书。而“布洛陀”则是壮族先民信仰崇拜的人文始祖。在壮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谚语、风俗礼仪和宗教祭祀活动中,都有颂扬布洛陀功绩的内容和专题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壮族文化现象和观念文化体系,成为了壮族观念文化的核心。
       此外,本次《遗本》的出版,相比于以往相关收集“麽经布洛陀”的著作,实现了“四大突破”。
       一是实现了地域的突破。始于上世纪80年代收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时期,麽经的收集基本上集中于百色右江以北至红河流域。而此次《遗本》出版选取的13个抄本,全部出自右江以南的个强屯,突破了以往右江以南没有麽经的记录。

书影
       二是实现了年代的突破。上世纪研究布洛陀文化的学者在广西和云南收集到最早的麽经布洛陀手抄本是传抄于清嘉庆18年(即公元1814年)的《本麽叭》,而此次出版的《遗本》中收录了传抄于明万历44年(公元1616)的《咘洛陀造麽叭科》。
       三是内容的突破。以往所看到的麽经,在描述布洛陀造天地、造万物时,都没有说明具体的发生地,比较抽象。但是在《遗本》中的诸多篇章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例如,在讲到造天黑天亮时,指明了“集良人先造”。其中的集良是指今天的田阳县头塘镇白沙村致乐屯,在壮语中,“集”与“致”,“良”与“乐”同音同意。
       四是翻译整理的突破。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的规范要求有4个基本格式:古壮字原行、拼音壮文、国际音标、汉直译。《遗本》突破了以往的框架,在原格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行“汉意译”,同时将影印文与译文一页对一页混编,方便了读者或研究人员的对照。
       田阳县布洛陀文化研究会会长黄明标表示,这是继张声震主编的《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1-8卷)出版之后,广西壮学界的又一重大科研成果。该书的发行,将进一步掀起布洛陀文化研究的新高潮。
       据了解,2006年,田阳布洛陀口传史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是纸质抄本容易烂,加上时代的变迁,目前存世的麽经已经不多,原抄本更是屈指可数。
编辑: 黄潇
关键词:

《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出版

9月18日下午,《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以下简称《遗本》)出版座谈会在南宁举行。传抄于明万历44年(公元1616年)正月15日的《咘洛陀造麽叭科》被收录于其中,将麽经布洛陀手抄本的最早年代提早了2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