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宁4月3日消息(记者梁瑜琳 见习记者张显)4月3日,广西卫健委召开广西“时令、时事与健康”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2024年广西健康素养有关情况及清明时节健康养生、疾病防治有关问题。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显 摄)

近年来,广西高度重视健康素养促进工作,深入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扎实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2024年,广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8.70%,同比提高3.60个百分点。广西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吴兴华介绍,2024年,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9.68%,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7.61%,分别同比提高2.21个百分点和5.44个百分点。

每到春夏之交手足口病就开始进入高发季节,以5岁以内儿童为主,主要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等部位斑丘疹或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状。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副主任医师蒋丽娜介绍,手足口病重在预防,接种疫苗可大大降低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风险,家长应培养孩子养成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勤洗手的好习惯,在家里要定期开窗通风、晾晒衣被,认真清洗奶瓶、奶嘴并煮沸消毒。

清明时节,祭祖扫墓、踏青郊游成为许多人缅怀先人、亲近自然的活动,这一季节也常常伴随着毒虫活跃、皮肤过敏等问题,需要注意防范一些毒虫叮咬。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威介绍,如果不幸被毒虫叮咬,应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减少毒素残留,并且用冰袋或冷毛巾敷患处,缓解肿痛,注意每次不超过15分钟,还可以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软膏,口服抗组胺药缓解瘙痒。

春季气温回暖、雨水增多,野生菌菇大量生长,因此误采误食毒蘑菇引发的中毒事件也屡见不鲜,部分病例甚至危及生命。广西急诊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郑晓文介绍,坚决不采食野生蘑菇,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食用菌。如果近期(几小时甚至数天内)曾食用野生蘑菇,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保留样本、不迷信偏方。

医生提醒大家,身体若出现症状持续无法缓解,甚至出现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编辑:张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