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南宁金湖广场的斑马线前,63岁的志愿者曾莺,正举着引导旗,目光温和又坚定。作为有五年经验的“老”志愿者,她见证着这里的变化:曾经需要反复提醒的车主,如今多数主动礼让;曾经单薄的志愿者队伍,也在岁月里不断壮大,成为街头流动的文明风景。这一幕,正是南宁市文明办“Citywalk看文明”主题活动的生动注脚,跟着探访脚步,城市文明建设的鲜活实践次第展开。
在金湖广场,志愿者曾莺正进行文明交通引导(滕艳娇 摄)
在金湖广场,荧光黄绿的“礼让行人”标志格外醒目,自2012年启动“礼让斑马线”活动,南宁以“全市一盘棋”思维,通过设施升级、执法严管,让“车让人、人守规”成为全民习惯。截至6月13日,南宁市已安装258套荧光黄绿“礼让行人”标志,驾驶人远距离就能预判斑马线,行人过街安全感显著提升,这条“温暖风景线”,擦亮了文明交通的城市名片 。
在方特东盟神画,科技与文化交融绘就文明旅游新图景。作为国内首展东盟十国文化的主题乐园,这里将文明理念嵌入运营:游乐项目入口的安全须知、工作人员的反复提醒,让“安全”成为文明旅游基石;园区内精心设置的东盟风情文明旅游主题展板,将异域文化与文明标语巧妙融合;非遗簪花市集上,壮锦、铜鼓等元素借3D打印变身文创,每年吸引超百万游客沉浸式感受“不出国门知东盟”的魅力,也让文明旅游从口号落地为体验。
新华书店23号店的“复合文化生态”,则诠释着文明实践的生活渗透力。这家融合烘焙、花艺的“新型书店”,是“青秀Reading Walk”关键站点,定期开展的读书分享会、亲子公益讲座,用“阅读顾问+AI荐书”服务,把文明阅读习惯培养融入日常。店内,轻拿轻放的提示、专注阅读的身影,与店外城市的车水马龙呼应,让“书香文明”成为时尚文化地标里的日常风景。
在新华书店23号店,书香氛围浓郁(滕艳娇 摄)
而邕州书院的“古今交融”,则为文明实践拓展了文化深度。毗邻青秀山、身处古建筑群,这里以“跨界融合”打造13个复合型文化空间:非遗书房里,漆艺、壮锦展品活化传统;智能服务机器人、自助借还机等“数智赋能”,让传统书院接上现代生活的“地气”。“推窗见绿、掩卷闻香”的场景里,书林大会、非遗展等活动不断,激活文化空间价值,也让文明实践更具吸引力。
在邕州书院,市民群众参加香薰DIY公益活动(滕艳娇 摄)
此次文明实践探访,串起交通、文旅、文化等领域的文明成果。南宁市已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31个村镇(单位、家庭、学校)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文明校园。南宁市文明办专职副主任 杨济文介绍,未来,南宁将以“文明南宁月月行”为抓手,共开展10场“Citywalk看文明”活动,聚焦文明交通等问题设计主题活动,借暑假、“老友南宁音乐季”等契机深化文明倡导,让文明融入日常 。(滕艳娇)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