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宁2月14日消息(记者梁瑜琳)经过一个长假,开学后孩子很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家长应如何应对?又该如何科学引导孩子的心理发展?2月13日,记者采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雷灵。
为帮助孩子顺利复学,雷灵建议家长可从睡眠、饮食、运动及学习规划入手,在开学前几天开始调整作息时间,每天早睡早起,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提高睡眠质量;注意节后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减轻肠胃负担;适度运动,运动能促进身体血液循环,释放内啡肽,改善情绪,缓解焦虑和疲劳;提前梳理学习任务,制定计划并有序推进,避免慌乱,有序规划减轻心理压力。
“面对有情绪问题的孩子,要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身心状态,允许抑郁、焦虑的存在,理解这些感受是生活的一部分。”雷灵说,同时也要鼓励孩子积极接受药物治疗,配合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改善情绪状态;遵医嘱按时服药,关注用药效果,定期复诊调整药量,及时优化用药方案。此外还可以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采用支持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音乐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调节其身心状态。
“对于无法坚持学习的孩子,应尽早到专业机构进行心理行为评估,听取医生的建议,调整学习计划必要时可办理休学。对于治疗康复或病情稳定的孩子,建议经专业评估后尽早复学。”雷灵建议。
雷灵提醒,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敏感性强、发展迅速、可塑性大,个体差异明显,适当的关注和引导将对孩子一生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家庭中,家长应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信心,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