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浔江蜿蜒流过的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座民族实验小学静谧坐落于此。校园里,十几名“小特警”正随着口令操练“战术动作”。队列前方,身着藏蓝警服的刘文泽目光如炬。这位来自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移民管理警察,正在用警徽的荣光为侗寨少年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

“这里的孩子不缺聪慧,缺的是打开心门的钥匙。”刘文泽说。面对沉默的课堂和失控的纪律,这位曾查获十余起违法违规案件的“国门卫士”,开始了教育战线的“破案”行动。

他将特警战术手语改编成课堂指令,把警方演练转化为情景教学,用警用急救包里的止血带教孩子们学习英语。当班级捣蛋的“四大金刚”化身“战术小教官”,当英语单词与警务术语产生奇妙反应,班级期末平均成绩跃升26分的奇迹悄然发生。

随着季节由春入夏,浔江畔的芦苇与少年一同拔节成长。刘文泽的“特警课堂”如同春风化雨,将纪律性融入教学,重塑了学生的行为模式。“小磨蹭”写作业干净利索,“捣蛋鬼”专心听课,班级风貌焕然一新。

“最难管的班级被刘老师的训练搞定了,他教的班是我们学校里进步最大的班级。”三江民族实验学校小学部南校区校长吴新云夸赞道,除了成绩提升外,孩子们也越发朝气蓬勃,同时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谈起为何选择来到三江支教,刘文泽讲起深藏心底的秘密,“支教的种子早在多年前便已萌芽。当时驻守边境时,我亲眼看见过辍学少年卷入跨境犯罪。缉私抓捕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也十分痛心。”

“孩子们的未来有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教育能让孩子们有力气推开未来这扇窗,我愿意给力气小的孩子们助力。” 刘文泽说,结束支教也没有和孩子们断了联系,他们总是向我分享新的进步,真为他们开心。“我要像刘老师一样,既保卫国门,也打开知识的大门。” 学生吴融铭说。

从国门到讲台,从验讫章到粉笔灰,这位移民管理警察用警徽的硬度与教育的温度,在三尺讲台筑起另一座“国门”,守护学子们的教育疆界。

以警徽为盾,向教育难题发起冲锋。主动请缨奔赴三江的刘文泽是国家移民管理局支教行动的缩影。截至目前,国家移民管理局组织工作人员共七批、550人次支教三江,已覆盖三江51所山村中学、小学。(葛怡婷)

编辑:梁瑜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