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开展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据全国唯一的生物可降解封堵器供应商介绍,这是广西开展的首例、全国实施的首批腔内超声引导下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29岁的患者周女士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根治需要进行介入封堵术或外科手术治疗,但她对传统的金属封堵器要一辈子留存体内有较大顾虑。经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介入团队与超声科专家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智伟教授的会诊分析评估,最终决定采用最新的房间隔缺损全降解封堵器,在超声引导下为周女士进行介入封堵手术。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张智伟与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介入团队专家樊志勇、周尔能共同为周女士进行了手术,历时1小时左右。
术后复查超声示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房间隔缺损已完全封堵,未见房水平左向右分流。“手术前心率差不多100以上,现在心率已经明显降下来,也没有什么不舒服。”周女士说。
据悉,正常的心脏有两个心房,两个心房的间隔叫做房间隔。由于某种原因房间隔发育不完善,留下一个通道,称为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是专门设计的用来封闭房间隔缺损的器械。
“生物可降解封堵器是一种新型的医疗器械,与传统金属封堵器不同,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在完成缺损封堵后,在1到2年时间会完全代谢成水和二氧化碳,逐渐被人体吸收,最终实现自然修复。后续如果进行参军、潜水、选拔公务员等不会产生明显限制。”周尔能告诉记者,2023年起医院开始尝试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房间膈缺损)全可降解封堵器植入术,本次手术采用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达26毫米,标志着医院开展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越来越成熟,后续将进一步紧跟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记者巫美桥红 实习生张喜莲)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