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宁12月30日消息(记者梁瑜琳 实习记者徐艺丹)行走在南宁市的街头,道路两旁满是绿意、城市公园随处可见、老街小巷焕然一新、便民服务设施日渐完善……如今的邕城,生态环境更优美,城市治理更温暖,人与城实现了“双向奔赴”。

一幕幕和谐画面的背后,正是南宁市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坚守和践行。近年来,南宁市持续打造“中国绿城”升级版,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让城市颜值更高、品质更优、更有温度,努力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人民之城、幸福之城。

拥有“中国绿城”美誉的南宁(央广网发 刘梓逸 摄)

山水人城和谐相融 助力“中国绿城”品质升级

在南宁,城市步道、邕江两岸及社区周边,分布着许多环境优美、功能多样、设施齐全的公园、绿地,塑造着南宁“中国绿城”的城市形象。

12月28日,正值周末。在南宁市邕江沿岸公园,许多市民到这里搭好帐篷,和朋友围坐在一起,聊家常、品美食、赏美景,在草坪上享受着惬意的周末时光。

“我经常会和朋友约露营,大人出来放松一下,孩子也玩得开心。”南宁市民陈女士说,她就住旁边的小区,以前想要露营得去郊区,来回要一个多小时,还要带很多东西,很不方便。现在附近江边上开放了露营区,她们带上露营装备,拉着小拖车就来了。

在邕江沿岸公园,市民在露营享受惬意时光(央广网记者 梁瑜琳 摄)

“为了给大家带来更多元的体验,今年以来,我们在邕江沿岸公园郊野段ABCD四个标段,推进‘公园+’建设,打造‘公园+帐篷区’‘公园+科普教育’‘公园+运动健身’‘公园+书屋’等功能板块。”南宁市市政和园林管理局园林管理科科长陈福彩介绍,“公园+”建设重塑着市民的生活方式与城市文化品格,为公共空间注入了活力与魅力。

除了邕江沿岸公园外,南宁市还建成了五象湖公园、石门森林公园、凤岭儿童公园、花卉公园等一批分布广泛的公园。据介绍,南宁市借助“一江两山”资源优势,沿邕江建设滨水公园,将青秀山风景名胜区和五象岭森林公园打造成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生态绿核。同时,沿可利江、心圩江等18条内河建设滨水带状公园绿地和生态湿地,构建生态楔形布局,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中。

目前,南宁市中心城区建成投入使用的公园有374个。南宁市还通过打造口袋公园、微绿地等创新形式,为居民提供更加贴近生活的绿色空间,让市民走出户外就能收获满满的绿意,也拥有更多休闲娱乐、漫步健身的好去处。

南宁市民在邕江沿岸步道骑行(央广网记者 梁瑜琳 摄)

南宁市市政和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南宁将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建设发展理念,盘活绿地资产,加快环湖、沿江、绕山、穿城绿廊建设,构建以“山、水、城、田”一体化城市生态体系,实现“绿中建城”的公园城市生态格局。同时,充分利用零星地块、闲置空地、边角地块、裸露荒弃地等,见缝插绿,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口袋公园,不断完善公园绿地复合功能,让广大民众能够共享“公园+”模式的成果。

老街旧貌换新颜 让城市更新充满温情

在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里,不少年轻人身着旗袍、汉服、马面裙等中国传统服饰,游古城、拍美照、看演出。

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央广网记者 梁瑜琳 摄)

据悉,邕州古城是南宁市历史遗存最多、商文旅融合程度最高的保护更新项目,由三街两巷、中山路、水街三个项目组成。其中,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是邕州古城首个建成运营的项目,曾获评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聚集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该街区是古邕州的文化发祥地,最早可追溯至宋代,重现了青砖、青瓦、清水墙的传统院落式岭南民居以及骑楼建筑形式,集中展示了南宁会馆文化、市井文化、美食文化、邕剧文化等。

为了让古建筑焕发生机与活力,南宁市秉承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理念,对邕州古城进行有序改造和开发。“我们持续推动邕州古城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和消费提质升级,形成文博场馆、城市艺术、特色商业三大商业运营板块,打造出既有邕州古城历史文化风情特色,又融合国际潮流和时代需求的新消费场景。”邕州古城运营方南宁文旅集团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分公司副总经理黎宏介绍。

如今,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引入新功能、新业态,发展饮食、文创、服务、旅游等产业,产品服务不断“上新”、消费场景日益丰富,成为南宁的城市新地标和人文会客厅。截至2024年10月,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共接待市民游客近5300万人次,累计带动旅游消费约5.5亿元。

在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市民正在购买美食(央广网发 徐艺丹 摄)

邕州古城·三街两巷的改造升级,也让市民从中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家来玩了以后都想着买点土特产回去,来这玩的人多了,我们卖的东西就多了。”在古城卖土特产的店家林清说。

邕州古城·三街两巷的焕然一新,只是南宁城市更新的缩影。近年来,南宁市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推动老旧街区、厂区、小区等改造,推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公共服务,更新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老化管道……一系列举措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也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宁市将如何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提升南宁人居环境品质?2024年11月9日,《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这是全国第十个获得国务院批复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也是国务院批复的首个地级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南宁市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李鹏介绍,《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美好生活需要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对医疗、教育、养老、体育、文化、公园绿地等民生设施进行了统筹安排,努力做到让市民出门见绿、出行不堵、幼有所托、老有所依,持续升级“中国绿城”,让市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编辑:张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